找到相关内容60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众缘和合”,平息“金融海啸”

    相互联系的网络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只有忘记小我,拥抱大我,从全球发展的角度出发,尊重“市场规律”,顺应潮流,珍惜和善用各种因缘,随缘去做有利于自己和众人的事,才能度过难关,彻底平息“金融海啸”,...

    释智慧

    |“众缘和合”,平息“金融海啸”|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542873747.html
  • 《智悲精滴》——末世众生现形

    小我之目的,往往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在他们心中,除了装满个人私欲外,一无是处。唉!如今的人们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奔波忙碌,这个世界真是令人伤心难过。 更让人难过的是,现代人还时常口是心非,心中的真实想法与...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61876317.html
  • 陈兵教授 :现代青年人应该如何学佛

    高人的鄙弃,如爱因斯坦便称追求财产、虚荣和奢侈的生活为可鄙的“猪栏的理想”。较高者声称以马斯洛所说自我实现为目的,为满足个人的爱好、展现个人的才智和独特性而努力,其实质亦不出巩固小我、假我的圈馈。从佛法...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64676339.html
  • 造菩萨的人格 做生活的大丈夫

    绝对的、平等无分别的,所以菩萨同时还能够平等恭敬地待人。菩萨的平等恭敬精神来自他的绝对自信,而且是这种绝对自信的表现。一个人只有当他真正地自信,只有当他摆脱了自私自利的小我,他才会懂得平等视人,尊重...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15776616.html
  • 阿含经导读

    婆罗门教讲宇宙有“大我”,个人有“小我”,“我”是宇宙和个人的“灵魂”。原始佛教认为“我”是不存在的,反对世界由“我”主宰,诸法中也“无我”。但是,五蕴中包含了有所谓“灵魂”的内容,如行、受、想、识四蕴,...

    郁永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435177182.html
  • 人生格言

    的人,本性均是平等,既然是平等,就应该相互尊重,互相成长,去除自我的占有欲。要忘掉小我去成就大我(天下为公),不要自以为是,要认识到任何人在工作中都很重要,就像每个人手上的五只手指,虽有长短不同,但各有...大慈,同时也是一位为了牺牲小我去完成大我的智者,由此说明了善于宽恕别人不是无能弱者而是智者的强人。  ? 有大智慧的人能善于宽恕别人   古今中外诸多贤者圣人,他们都是善于宽恕别人的榜样,在孔子的《...

    达义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35177293.html
  • 明记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破除小我而融入团体。不仅如此,还要承担三宝的事业,与师友达成默契,将自己的发心投入到团体的运作当中。所谓“人心齐,泰山移”,每个人都这样发心、努力、付出,大家的心力凝聚在一起,依靠团体的力量,帮助...

    学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42477361.html
  • 转识成智,一切从心开始

    放大,把一个小我放大而已,其实二者相通,但有差别,所谓“通而不同”。法门不同,但是道理是相通的。小乘定位在无我,由身体的触感、觉受起修,是由白骨观开始的;大乘则是法界观,直接观空性的,所以它是悟“缘起性...

    素闻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480778539.html
  • 高原雄鹰一慈成加参上师弘法利生侧记

    成熟口诀法,这在历代都是口耳相传,极为秘密的。慈成加参上师一身汇集了大圆满龙钦与龙萨两大传承,成为红教密主。上师摄受藏汉僧俗四众弟子,包括部分海外弟子。上师经常教导弟子,要发菩提心,抛开自私的小我,要...

    金连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25181617.html
  • 谈心说识(四):生命的根源

    第四章 生命的根源为何   一、最深层的意识——第八识   上一章提到第七末那识是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由於利已主义在作怪而产生种种烦恼。但若能把这种为自己设想的“小我”进一步地透过智慧的思考后转换为一种力争上游为大众谋求福利的“大我”时,这个原来为人所厌的自私之根源的意识即刻成为利他平等的慈悲之根源。   在《谈心说识》诸文中,我们已谈过“前五识”是最忠实的五种感觉意识...

    释依昱

    |唯识|谈心说识|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6/12480083354.html